我以天下渡红尘

第五章

    
    自上次御花园一别之后,两人便没了联系,直到一个月后,云舒出宫去玉瑕公主的府邸玩儿,路上马竟受了惊,发了疯的冲向人群,云舒在马车内被摔得头晕眼花,磕磕碰碰好几次头。
    情急之下云舒只好跳车,撞倒了旁边的绸缎,裹着厚厚的绸缎在地上翻滚了几圈,磕到了膝盖,然后晃晃悠悠的扶着木桩站起来,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到了。
    适才马匹向一个四岁大的男童冲去,男童被吓得跌坐在地上哭,千钧一发之际,一抹蓝色抱住男童在地上滚了几圈,躲过致命,而疯了的马也被赶来的士兵制服了。
    那抹蓝色回头,竟是自己熟悉的人,卫秦风看到云舒站在满地凌乱交错的布匹之间发呆,走到她面前,轻轻的抚摸对方额头上被撞了的淤青。云舒面对突如其来的温暖竟愣住,与此同时也意识到眼前的人可以成为自己的朋友。
    云舒整理了下自己,然后抬头看着比自己高出一个头的少年,依然面无表情,一手拍开卫秦风的手,美目瞪了一眼卫秦风,轻飘飘的说了一句只有他们两个人能听见的话,“三日之后,寒水寺唤云庭一叙。”说罢,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嘴角带着一丝痞痞的坏笑,更显娇俏可爱。
    三日之后,寒水寺内,秋风谢了落叶,太匆匆,青葱枝叶分离土地,寻找更滋润的土壤生存,露水告别了清晨的慵懒,一切都那么自然,万物春生秋落,来去自如。
    菩提树下,云舒正跟随方丈交流佛法,卫秦风踏着清风而来,黑衣庄重沉稳,与白衣翩翩的云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云舒听见身后缓缓的脚步声,回眸一笑百媚生,惊得卫秦风愣了一愣,怎么会有这么好看的人儿,越想脸越泛红。卫秦风坐在云舒对面,方丈先行离开,留下二人尴尬的对视,云舒也不说话,就那样静静地看着卫秦风。
    唤云庭内安和宁静,耳边都能听得见秋风瑟瑟的声音,菩提叶随风轻飘在云舒的发髻上,云舒抬手去拂树叶,正巧碰着一只骨节分明,有些茧子的手。云舒抬眸对上卫秦风的视线,双手平放于腿上,卫秦风伸手摘掉她头上的叶子,看了看两颊微红,眼神飘忽不定的云舒,竟忍不住用手戳了戳她的脸。
    云舒鼓着个脸,气呼呼的轻拍掉卫秦风的手,打破了原本的沉寂,淡淡的说了句:“卫大哥就是被留在北魏的世子?”
    卫秦风毫不在乎的点点头,对他来说,留在哪里都一样,他不想看到西燕成为和关蜀一样的下场。
    “那你在北魏过得还好吗?”云舒稚气未脱的脸上有着不符合年纪的成熟,抬手替卫秦风斟了杯茶,上好的君山银针,色绿香郁,淡淡的清香在风中弥漫。
    卫秦风淡淡一笑,接过茶杯放于嘴边轻轻一吹,还能看见茶上飘着的的雾气,抿一口茶,味道醇厚浓郁,置放于楠木桌上。随即开口道:“嗯……挺好的,北魏景色宜人,民风淳朴,平日里也挺清闲的。”
    云舒淡笑不语,其实她已经问过宫里喜欢咂舌八卦的宫人了,卫秦风在北魏过得并不怎么好,处处有人看管,整个府邸都是舅舅的人,很多人都不听他使唤,但卫秦风不说,她就当做不知道。
    二人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了会儿,便各自离开寒水寺,回到宫中,两个人也经常来往,也不避嫌,反正问心无愧,舅舅也没放在心上,料想她也翻不起多大风浪。
    就这样四年来,两个人一来二往成了彼此最好的精神依靠,在过几日便是玉瑕公主的十六寿辰,舅舅会在赐给表姐的公主府办寿,召请文武百官及其亲眷。
    七日后,公主府内聚集了许多朝廷重臣和即将及笄订婚的少男少女,美其名曰是参加寿宴,实则就是个姻缘所,借玉瑕公主的寿宴,笼络关系,订婚联姻。
    作为主人公的玉瑕公主在一旁看着并不怎么在意,优雅的端坐在亭内,一袭蓝色翠烟衫,散花水雾的淡青色襦裙,幽蓝色的薄纱披身,眼含秋水烟波流盼,肤若凝脂气若幽兰,青丝如瀑挽一只梅花玉簪,步摇伴着微风发出清脆的声响,温婉大方,宛若一幅美人图,人间仙子,月华流动的白月光。
    玉瑕公主不愧为北魏第一美人,只可惜这位可人儿心里眼里都只有她的卫哥哥,再容不得他人。而此时的卫秦风正一个人站在花坛边发呆,随即摘了两朵花,一朵白无瑕纯洁而美丽的芍药给了身旁娇小玲珑的云舒,另一朵拿在手上欣赏。顿步来到喻清娥面前, 将那朵红如霞娇嫩而艳丽的牡丹放于她面前,喻清娥接过牡丹娇羞的笑了,卫秦风看着眼前比花娇的美人儿被惊艳了一番,也不知哪家公子有幸能娶得如此良人。
    三人坐在亭子里聊了会儿话,周围满是莺莺燕燕的嘈杂声,四年来的相知相伴,三个人几乎是形影不离,这些年来应该是他们最安稳的日子,想起几年后的曲折和支离破碎,现下竟是最好的时光。
    对于卫秦风来说,最美好的不过阳光下洒落的金色流光,停留在斑驳树影上的纷飞雀鸟,宁静春日里蝉鸣的欢悦,明媚的微笑和尚且安好的她们。
    年少轻狂时做过许多疯狂的事,却未能明白对方眼中溢出来的柔情似水,许多年后回忆起来,竟是如此的懊悔,倘若时光停留在当下,没有后来那么多曲折离奇,是不是所有人都还是这般安稳平和,没有眼泪,没有鲜血,更没有死亡。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