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独

第四章 谢家三郎名承香

    
    南陈文官半出学宫,半出书院。学宫为皇室开办,是对王侯贵族子弟的讲学训导之地。而书院即是青鸿书院,青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鸿取君子当立鸿鹄之志。/p
    不同于学宫的求学者仅限达官显贵,位于安夷郡首府怀文城的书院为南安王与安夷郡府联合开办,广收天下寒士。不过想要进入书院修学并非易事,求学者首先是通过县试、府试的童生,然后还要有两位以上的秀才联名举荐以及当地县令或学政盖章的保举信才能获得入院资格。入院后还要考量礼数书三艺,测试结果分为三等:上、中、下。唯有三科的综合评价在上、中之人方可入院修学。/p
    虽说青鸿书院门槛极高,可依然是南陈千万读书人魂牵梦绕之所。毕竟南陈近三十年的科举殿试状元半出青鸿书院,其中三位更是独中三元,风头一时盖过了学宫。若不是学宫内还设有督查监管科举选拔与地方学政的督学监,恐怕真的难以与青鸿书院抗衡。/p
    青鸿书院依山而建,从山脚到山顶依次是礼庙、讲堂、御和学舍。年关将至,教书先生与学生大都已回乡冬休,留在书院里的人并不是很多。平常时时嘈切琴瑟鸣,处处琅琅读书声的书院冷清了不少,只有偶尔的人往返于学舍与御之间。/p
    御内相比书院其他的地方要热闹一些,山长、副山长以及十余位授业先生正在翻看着一页页的举荐信及信后所附的文章。/p
    书院授业先生都曾在礼部或是督学监任职,有着批阅科举文章的经验,因而评判这些童生所作的文章要容易很多。授业先生人手一支毛笔,对着文章精彩之处划线标注,在语句不通,寓意不明的地方也作圈示,个个下笔如飞。先生们若是遇到难以评判的文章就会与左右同仁请教协商,还拿不定主意的便会送到山长或副山长的案前,由他们定夺。不过这种情况并不多见。/p
    临近晌午,上午的批阅工作到了尾声。先生们把自己审阅文章的考核结果送到山主案前,然后就聚在一起分享讨论看到的妙词佳句。/p
    山主名叫颜朝平,正是南陈科举独中三元的第一人,如今已过古稀之年。不过胜在养生有道,坐了一上午仍是精神矍铄,毫无疲态。颜山主看过名单之后,又递给副山长,“今年的学生有点意思,真的有种后浪推前浪的感觉了。”/p
    副山长看着约莫四十岁的样子,长着一副国字脸,不怒自威,与天生一副笑脸的山主对比让人更加敬而远之。他接过名单浏览一遍,翻到第二页看到了谢承香三个字,后一栏的考核结果为“上”,眼中略带笑意,不过脸上依然一脸严肃。/p
    待副山长看完名单,颜山长招呼众位先生依次落座,笑着拱手道:“辛苦各位先生了。经过这一上午的批阅,想必大家也都有些疲惫了,反正我这老头子是吃不消喽。”/p
    山长边说边做着敲打肩头和腰部的动作,众位先生也是了然一笑。/p
    “中午用膳后可休息半个时辰,到时以学堂钟声为号,下午还要仰仗各位先生。”说完拱手垂谢一周,授业先生纷纷起身还礼。然后众人一齐下楼,向着书院外的食堂走去。/p
    颜山长与副山长走在最后,山长开口问道:“子英,这批童生中可有入得了你法眼的?”/p
    “不瞒山长,很早之前我在家族蒙学授课时,曾经教过这里面的一个孩子。当时那孩子聪明敏慧又知礼好学,我很是喜欢。今日我看考核名单,此子的文章被评为上上,想来这孩子的学识日益精进。只是不知过了这么多年,这孩子的心性是否还如小时候般纯良。”/p
    “这些年能让子英你青眼有加的学生可不多,下午我可要把这孩子的文章好好瞧瞧。对了,他叫什么名字?”/p
    “谢承香。”/p
    腊月二十六正值巳时四刻,王家私塾内还留着几个少年在听先生训导。私塾由王家家主王礼山和亲家朱国公开办,供王、朱两家及宗亲子弟读书所用。私塾教学严谨之名冠绝京城,恐怕也只有东宫的崇文馆可以比肩。私塾内的少年全是年方十六七岁,今年要离开私塾各奔前程,或去书院学宫求学,或披甲从戎御敌。/p
    谢承香赫然在列。/p
    不过此时谢承香的心思明显不在先生身上,眼睛一直瞥向窗外。教学先生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不过想着今天这样的日子,承香还能按时来私塾听课已是不易,所以对他今天的表现还是视而不见。况且谢承香还未依靠家里的关系去学宫要一个唾手可得的入学名额,而是舍近求远去考取不论出身只看德行的青鸿书院。就凭这点,教书先生也会对他给予最大的善意。/p
    转眼间将近午时,先生注视着眼前这些即将要走向更广阔天地的学生们,说道:“今朝顾圣人曾说过一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来劝勉弟子,今日我也拾人牙慧,用这句话为各位送行。来日方长,砥砺前行。”/p
    学堂内谢承香与其他少年向老师行了最后一次拜师礼后,跟同窗连招呼都没打就跑出门外,直奔家中而去。/p
    约莫一盏茶的功夫,谢承香来到家门前。只见几架大马车停在路旁,一群仆人正在忙活着把车上的行李搬下来,谢家的大管家谢富宁在一旁照看着,时不时训斥几声笨手笨脚的家丁。一见三少爷在路上气吁吁地跑着,连忙迎上去,拱手道:“少爷,老太爷回来了,正在大堂歇息呢。”/p
    谢承香听完后欣喜若狂,脚下又猛地发力直奔大堂而去。大管家想要拦上一拦,却是连三少年的衣角都没有触到,只得望着像一溜烟似的三少爷,无奈地摇摇头。/p
    大堂内,除了最小的谢承香之外,谢家其余人都已到场。谢成将自是坐在上座,下来坐的便是谢弘武与妻子王氏。谢弘武已过不惑之年,但身材魁梧气息旺盛,如同猛虎在林、蛟龙临渊,乃是自幼习武积累下来的威势。王氏出身书香门第,面容白皙、尊贵温婉,一看便是教养极好之人。二人身后站着承空、承宇两兄弟,仔细一瞧大哥谢承空身材高猛、五官开朗更像父亲;而承宇则是秀气青嫩偏向母亲。/p
    谢成将与谢弘武父子二人在谈论如今朝廷的局势,而王氏则是拉着承空、承宇二人的手不停地问着他们的近况。兄弟二人也是三年未见父母,甚是想念,详细地回答着母亲提出的一个个问题。/p
    “大哥、二哥,我回来啦。”/p
    人还未见,声音却传到了大堂中。众人停下谈话,一齐望向门外。/p
    谢承香飞奔着跑进大堂,向承空、承宇身上扑去,三人紧紧拥在一起。/p
    兄弟二人一人一手架着承香,帮他稳住身体,另一只手摸了摸承香的头,“老三真的长高了,都已经快和我们一样高了。”/p
    承香听完更加开心了。比接到青鸿书院的入院通知还要开心。/p
    “去跟爷爷请个安吧。”两兄弟松开承香,把他往堂前一推。/p
    谢承香只得松开两个哥哥,走到爷爷面前深深鞠躬行礼,“孙儿谢承香给爷爷请安了。”说完两眼通红,眼泪都快流下来了。/p
    谢成将看着眼前的小孙儿。三年未见,承香已从青稚小童成长为一个玉树临风的少年。眼看承香眼泪就要流下来了,谢成将赶紧起身,一手扶起孙儿,一手拍着他的肩头说道:“承香已经长这么高了,听说你已可进入青鸿书院读书,真是我谢家好儿郎。”/p
    谢承香听完赧然一笑,不过脸上还挂着两行眼泪,看上去有趣极了。/p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