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宛如梦

第四十一章 暴雨将至

    
    胡太后见朝政稍安,赶紧昭告天下,这位“皇帝”只是皇女,为皇妃潘外怜所生,因先帝无子,遂改立三岁的族侄元钊为皇帝,一时之间朝堂上下又是人心惶惶,群臣更是愤愤,议论纷纷,胡太后却无所畏惧,竟然心安理得。
    “那胡太后分明是贪图这黄口小儿年幼才立他为帝,皇族中成年有威望的人那么多,凭什么立这年幼的小娃!”下了朝堂崔国公十分不满地说道。
    “崔国公,别说了,胡太后是把咱们都当成傻子戏耍了,她也着实是个蠢人,这些年咱们不过仗着先帝的血脉,敬她是先帝之母,她才能把持朝政至今,如今她竟断了自己的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卢云皓摇了摇头。
    “卢兄可是知道什么内情?先帝之死难道是?”杨太尉一脸惊愕。
    “国将不国啊!”
    尔朱荣听说先帝果然无子,而胡太后又改立三岁小娃,勃然大怒,声称肯定是郑俨、徐纥做的手脚,他与元天穆秘密商议带兵入京,拯救朝廷,讨伐逆贼,安定局势。
    于时上表直言说:“臣惊闻德高望重的皇帝背弃万民而去,痛苦万分,号啕顿哭,五脏六腑为之摧裂。臣仰寻诏书旨意,实在震惊扼腕。如今,天下百姓,议论纷纷,异口同声,都说德高我皇,猝然离世,是被毒害所致。臣等耳听众说,静心细想。上个月二十五日圣体有病,到了二十六日便突然去世。思前想后,这确实让人弄不明白。况且天子有病,侍奉大臣不离左右,亲属贵戚,皇室御医,瞻仰病情,面奉陛下音旨,亲身仰承圣上顾托。哪里会有刚生病时不召医生,逝世后没有料理的事情,这要让天下人不感到奇怪惊愕,四海百姓不为之垂头丧气,办得到吗?又皇后生女,称为储君,疑惑朝野,表面悲哀,实则庆幸,宗庙之中,祖先被欺,天下百姓,离心离德,致使七百危如累卵,国家毁于一朝,正是选君于婴孩之中,寄治乳抱之日,必然导致奸臣逆竖把持朝政,乱臣贼子破坏纲纪,他们便可随心所欲地指影以行权力,借形而弄诏令,这就是蒙住眼睛捕捉麻雀,塞着耳朵盗取铜钟。
    而今秦、陇尘土飞扬,赵、魏云起雾合,丑奴攻势逼近豳、雍,葛荣、就德侵犯黄河、海边一带,楚兵吴卒近如咫尺。古人说:国家不幸,是邻国的福气。他们一旦听说皇帝逝世,哪个不想占些便宜?臣想德高望重的皇帝以德治天下,且以正君登极,犹且边境烽火、狼烟不断,妖寇不灭,何况现在听从佞臣之计,按照亲戚的意见,共推潘妃的女儿哄骗百姓,奉举尚不会言语的小儿君临四海,这想使天下安宁和平,愚臣闻所未闻。
    微臣诚挚希望朝廷留聪明贤良的爱慈之心,冷静下来,稍作考虑,洞照微臣赤胆忠心,体察微臣诚恳的意图,让我赶赴朝廷,参与大议,询问侍臣皇帝驾崩缘由,调查禁军所不知道的情况,把徐纥、郑俨之徒送诸刑律,以雪朝廷齐天大耻,谢答远近怨怒。然后召集宗族亲属,推选其中年龄合适,声望很高的人,改承宝运,那就会使四海气象更新复苏,实是百姓的幸运。”尔朱荣上了这一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表书,说出了所有朝臣的疑惑之情,那胡太后看了却是大骇。
    尔朱荣已经即刻带领将帅火速赶赴京师。
    “灾祸降临啊!”胡太后拿着尔朱荣请旨回京清君侧的奏表,顿时慌了手脚,“郑爱卿,你看这事到如今我们怎么向他解释?若是天下人知道陛下是被我们害死的,那后果不堪设想啊!”
    “太后不必挂心,现在四海都听从您的,只要您一声令下,万众一心,那尔朱荣不过是小小反贼,”徐纥依旧给胡太后画大饼。
    太后还是十分害怕,下诏命李神轨为大都督,准备在大行设防阻挡。
    出了大殿徐纥腿都有些软了,“郑俨,那尔朱荣在奏表中已经明确要杀我俩,此刻再不跑恐怕就来不及了!”
    “正是!”
    郑俨和徐纥各自回到家中,收拾了金银细软,一路向南奔逃。
    尔朱荣上表直陈之始,派遣侄子尔朱天光、亲信奚毅以及仓头王相进入洛阳,让他们与自己的堂弟一起秘密商议废立之事。
    消息传播的很快,洛阳的大臣们马上就听说了尔朱荣即将抵达京师之事,也知道尔朱荣立了元子悠为新君,然而大家的表现却各不相同。
    这一日群臣都聚集在高阳王元雍家中商讨对策。
    “太后已经派李神龟阻挡那尔朱荣,我等岂能坐以待毙,现在大家商量一下如何应对?”卢云皓率先发话。
    “如何应对?太后毒死陛下之事已经是人尽皆知,太后已经失掉民心,我等大臣为何还要站在她这边?”崔国公道。
    “嗯,尔朱荣多年来战功赫赫,对朝廷也忠心耿耿,此番清君侧我看也不无道理,何况我听说他已经立元子悠为新帝,新帝宽厚仁慈,又有治国之能,总也好过胡太后立的那三岁幼儿吧?”杨太尉也道。
    “杨兄糊涂,那尔朱荣野心昭昭,他立元子悠不过是个幌子,只怕也是曹操董卓之流。”卢云皓心有戚戚。
    “即便如此,现在我们也已经无可奈何了,尔朱荣的契胡军队所向披靡,这些年征战在外,战功无数。若我们君臣一心尚且可以抵抗一二,如今太后与群臣已经是离心离德,恐怕李神龟的大军根本抵挡不住,不过我们为人臣子的,到哪里都是臣子,那尔朱荣想也不会太过于为难我们的,我们只需要静观其变即可。”高阳王元雍说道。
    “高阳王所言极是。”
    元雍主持的会议基本上也没有得出什么有用的结论,不过还是静观其变而已。洛阳之内,除却太后一党,大家都是悠然自得,甚至已经有人准备好迎接尔朱荣的到来,甚至还有人称他为当世伊尹、霍光。
    然而,卢云皓却是忧心忡忡。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