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乡的食客

第二卷 江海暗流 第106章 应夏学宫(上)

    
    接下来的几天,陈开一行人以江宁城为核心,又逛了几个几个地方,在江宁的行程,只剩下最后一站:应夏学宫。
    应夏学宫的前身是新汉学宫,在数十年的战乱中已经被破坏,先帝高宗皇帝即位后开始恢复,三年前,二皇子宁王就封江宁后,在新汉学宫原址上修复扩建后,改为应夏学宫。
    前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两晋始,佛、道渐起,到了前朝,一代大家韩推之在先帝的支持下,掀起古文复兴,意图重振儒家声威,奈何成效甚微。
    大夏重儒,太祖重开科举,召令各地修建官学,教授儒家经典,稳定局面之后,逐渐调整科举内容,奉儒家为尊,这才有了应夏学宫。
    然而皇帝尊儒,无论从情感上还是利益上,都与门阀大族不合,这也是为什么学宫召令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已颁布,但江宁这样的首府之地的学宫,却仍是拖了十几年才重新开教,直到宁王就封,才算真正建成,其中艰难,可见一斑。
    官学无疑是顺应统治者意志的,就陈开所知,皇权不断集中也是历史大势,所以官学也可以说是完全顺应当下时代的教育方式。
    陈开虽然教授了这些学生现代学科的知识,但他不愿意让他们成为这个时代的疯子,被这个时代孤立,所以他决定带学生在应夏学宫游历,听学,名曰观摩学习,让学生不至于脱离社会现实,就他自己,也算参加一次活态博物馆的旅行。
    拜访的帖子三天前就递过去了,对方还专门派人到留白居回复,表示欢迎。作为官方学院,对不知名的乡野私塾,能够拿出这么好的态度,出乎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
    夏立以来,儒学与大族家学、寒门子与世家子的对抗上,从未站过上风。
    自己这帮子人好歹也入了读书人的门槛,尽管是不出名的乡野私塾,也是他们需要拉拢的阶层。
    寒门子弟或多或少地也看明白了当下局势,要想撼动门阀统治,必须要抱紧皇帝的大腿,联合起来,才有希望。
    当然,这里所说的“寒门子弟”,指的是能读的起书的这一阶层,至于更底层的人,连拼搏的机会都没有,只能在历史的洪流中逆来顺受。
    一行人早早起床,吃过早饭,便向老杏街那边走去。
    “少主胸中所拟,真是精妙至极!这几天看似漫无目的闲逛,实则是大有深意啊!”钱定方于这几日,颇有所得,行走间,与陈开闲聊起来。
    “呵呵,无缘无故,定方干嘛给我戴这高帽子。”
    陈开淡淡地回到,钱定方只以为这是要考教自己。
    “第一天我们去了落月寺,看的是佛家文化;第二天我们去了停云观,领略了道家风采,然后我们又分别逛了乌衣巷,锦衣巷,布衣巷,这又分别是高门贵族、豪门商贾、市井百姓不同的写照,还专门跑到城外庄子上待了一天,看农户种地,再加上今天要去的应夏学宫,从现实上,士商工农的生活状态尽入眼中,从精神上,儒释道三家最主流思想也都有了解,他们这个年龄,只要有心去体悟,单是这份见识,就已经比大多数人强的太多,若是再有些运气,成就绝不会太低!”
    “呵,定方既已理解我在这其中的心思,那这一路的考校和引导工作也就交给定方了!”陈开乐的身边人手堪用,直接丢了差事。
    钱定方愣了愣,才十分无奈地领命,心中腹诽,少主不地道啊,这吃力不讨好的活儿说甩就甩给他了。
    正当他发愣的时候,一直跟的比较近的罗丁儿开口了,“钱先生,我觉得他们能去思考和体悟到您说的这些东西,已经很不错了,又会算术,比我们家掌柜都不差,他们要是出去做事,一定有不小的成就,为什么还要有些运气?”
    钱定方看了一眼自家少主,见少主没有讲话的意思,便斟酌词句道:“你们虽然有了见识和能力,但是做事的机会还是掌握在别人的手里,你就不说了,罗员外好歹有些家底。他们呢,文、武、商,三条路,凭他们自己,那一条能走的通?出仕要门路,习武要名师,经商要本钱,以他们的出身和家底,要是没点运气,要成事,何其难啊!”
    “那朝廷不是重开了科举吗,只要能中举,不就能当官了,然后慢慢升呗?”
    “呵呵,开科至今,已历近四十年,算上加开的恩科,计二十一,取仕三千余人。据我所知,这其中出身寒门者不足百人,且中举补缺后,最终也都投入高门大族之下,与奴婢无异。”钱定方轻叹一口气。
    “啊,就没有一个人例外吗?”
    “有一个例外!”接话的是陈开,“那就是定方,定方是渠正三年的进士之一,补的是岐州岐公县县令,三年后因考评不佳,调任时为边镇的秦州凤谷县,此后几年,又逐渐被贬为抄写文书的吏员,定方心气傲,弃官了。”
    “少主说笑了,哪有什么傲不傲的,只不过年轻莽撞罢了。”此时大多数人都凑了上来听着,钱定方作洒然状,“所以你们呀,也不要以为学了点东西,就天下任我行了,现在你们充其量有那么一点小术,离人家大道,还差的远呢。”
    “那后来呢?”一个进士,辞官后倒成了你的随从,罗丁儿十分好奇地望着陈开。
    “后来就是另外的故事了。”陈开的身份在这群学生中,太过惊人,钱定方还不能完全明白陈开帮这些孩子,并且让他进入书院的目的,就不敢继续下去,暴露陈开的身份,便扯开话题,“转过这条街,就到了,你们是书院学生,要注意仪容行止!”
    听到先生训示,一帮学生立时也规矩起来。
    不多时,一行人来到应夏学宫门前,已有一位先生在等候,那中年先生见到陈开等人,却有些迷茫起来。因为是书院交流,小萝卜没有带护院和乳娘,队伍里只有钱定方和陈重两个成年人,粗略看来,钱定方更符合先生的形象,然而从行止站位来看,二人又都奉陈开这个十五岁的青少年为尊,迎宾者一时楞在那里。
    钱定方反应机敏,主动上前行礼:“敝人是庐州石牛县正蒙书院先生钱正,”然后他指向陈开,“这是陈先生,也是书院的东家。我们前天向贵院递过帖子,今天特地带学生来贵学宫观摩学习!”
    中年先生听了钱正的话,压下心中对陈开年龄的疑惑,上前行礼:“陈先生,钱先生,不才李明,奉院监之命,负责诸位的观摩学习一事。”
    一番简单的寒暄客气之后,陈开一行人跟随李明进入了应夏书院,并将大致的安排跟陈开做了说明。
    “上午,我带诸位参观应夏书院,下午呢,可以让贵院学生与本院的学生一起,听一听讲课,陈先生以为这样安排如何?”
    “好,有劳李先生!”
    应夏书院虽然对陈开一行人的观摩学习表示欢迎,但因为他们并不是什么出名的书院,也不是什么德高望重的儒者,所以接待规格自然也不高,李明也只是书院一名普通的先生。陈开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长见识,也就不在意这些东西,客随主便。
    应夏书院规模极大,学子数百人,学舍数百间,根据李明的讲解,皇帝还赐了学田十顷,用于学院的运作经营,杏坛、讲堂、书阁一应俱全,因为尊儒的关系,书院的后方,还正在修建孔庙。
    整整一早上时间,一行人才在李明的带领和讲解下,将整个书院参观完毕,参观期间,陈开提了不少书院运营的问题,李明也都一一解答,李明偶尔问起正蒙书院的事情,陈开也都据实以告,除了偶尔冒出的现代化词语,小小的正蒙书院,也没有引起李明的任何惊讶。
    上午的行程结束之时,李明婉拒了陈开共进午餐的邀请,二人约定下午在讲堂见面的时间,陈开便带学生出去觅食。
    古人没有午休的习惯,陈开带着学生吃过饭,重新返回应夏书院,离约定的时间还有小半个时辰,一行人便在书院的公共空间自由闲逛。
    正当陈开欣赏着庭院廊檐上的雕花时,不远处的罗丁儿那里缺发生了状况。
    “你们是何人?乔装易容潜入书院,意欲何为?”有一脸正直的老者拦住了小萝卜等几个女学生,看老者的模样,大概也是书院的先生。
    几个女孩虽然在正蒙书院学习了几年,但出于本身柔弱的性格和这个时代过分尊师重道的环境,面对老者的呵斥,有些唯唯诺诺。唯独罗丁儿,在家被罗大富宠,在学校被张老夫子宠,并且从来不把自己当学生,至少也得算个见习先生。
    当她感觉自己没有错的时候,可不管你是什么先生了。
    “嘿你个老头,叫这么大声吓唬谁呢?你谁呀,我们是经过学宫山长同意来观摩学习的!”
    “你…你…放肆!”老头作为书院先生,想来从没没有被晚辈这么顶撞过,气的话都说不利索了,“学宫乃文华宝地,岂容你等撒泼,将她们撵出去!”
    老头进来时,便有学生行礼随行,此时师长发话,随行的学生走上前去,只是他们也不好对几个女子动手,便伸手严声道:“诸位姑娘,请你们离开吧!”
    “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